|
【阶梯】袜子,消费升级的两层阶梯 |
【jieti】2019-11-13发表: 袜子,消费升级的两层阶梯 中国是袜子出口第一大国。发展不到30余年的大唐镇,每年生产的袜子总量,占到全国70%以上,全球的13,故而有“大唐袜机响,天下一双袜”的说法。中国的代工工厂也广为阿迪达斯、puma、冈本、迪 袜子,消费升级的两层阶梯中国是袜子出口第一大国。 发展不到30余年的大唐镇,每年生产的袜子总量,占到全国70%以上,全球的1/3,故而有“大唐袜机响,天下一双袜”的说法。中国的代工工厂也广为阿迪达斯、puma、冈本、迪卡侬、优衣库、无印良品等国际品牌提供代工服务。 基于如此完善的产业集群,在国内,袜子早已成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。从各个价格带,到材质、花纹、设计感、功能、特定人群的细分,几乎覆盖所有人群的消费特征及需求。 地摊的袜子:5~8毛/双、10元/扎、10元/8双、2元/双、10元/3双。 传统服装店及内衣裤店:5元/双、6~8元/双、10元/双。 家居生活馆如minisor、muji:10元/双、20元/双。 运动品牌及优衣库:27元/双、39元/双。20~30元/双、60元/双。 新兴家居品牌(如阪织屋、body.ing、tutuanna):99元/4双、99元/3双、20~30元/双。 袜子专卖店(如happy socks、stance):高端100~300元/双、平价160元/3双、80元/双、120元/3双。 不同的消费渠道,对应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群体。 01、袜子,消费升级的两层阶梯 而袜子的消费升级和人群细分,比今天广受关注的其他消费品要走的更早些。 早在2015年,中国的人均袜品消费就与欧美相当。 2015年,日本人均袜子消费达到 37.3 美元/人,欧美国家的人均消费在20美元/人,而中国则在15.1美元/人。如果按照一双袜子5元来算,中国人每年仅比欧美少替换6双袜子。 (考虑到日本进出一些场所是要脱鞋的,露出破洞袜子是极其尴尬的事,日本对袜子的质量及替换要求远高于中国及欧美。我们以欧美的袜子人均消费作为对照更为适合。) 而消费升级的方向,无非是更快的更换频率,或更高的单双价格,这都是促使行业规模增长的要素(袜子需求=数量*价格)。当消费者从袜子穿破了缝缝补补接着穿,到现在的穿破了就扔掉,这样的变迁催生了南极人、浪莎这样的低端品牌。直到今天,在淘宝、拼多多上每月销售数十万件的袜子,价格都清一色的集中于1~2元/双。这是袜子消费升级的第一波浪潮——更换频率提升。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袜子消费市场,其市场空间无疑是巨大,且多元的。 图:2009~2016中国袜子需求量及人均消费情况 但当我们在偌大的市场中寻找能叫得上名字的袜子品牌时,听到最多的tutuanan、厚木、靴下屋、happy socks、stance,无一例外来自日本、欧美。 日本tutuanna于2009年在上海久光百货店开设第一家店,2013年其国内的店铺数增加至73家;2014年增长至160家店铺,销售额为3.69亿元;截至目前在国内已有400多家。 图:tutuanna国内店铺分布 同样,happy socks于2016年11月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店,3年时间扩展至42家;stance也于2016年正式入驻天猫,并在上海、青岛、长春、长沙、杭州、重庆、济南、南宁、南京、深圳、太原等陆续开设门店,截止目前已开设17家店。他们收割了袜子消费升级的第二波红利——单双价格提升。 第二波的红利,以价格更高的袜子专卖店 & 商场家居服装店为代表。 02、袜子新模式①:地摊 → 袜子专卖店的启示 从前的地摊,到超市,再到现在的线上低端市场,在袜子的战场上,商家基本只拼一点:低价。 19年的一季度,大唐袜业产值41亿元,利润总额1亿元,只有2.44%的利润率。利润微薄如此。 线上1元/双的袜子企业,成本多集中于8毛/双。囿于低价厮杀的企业,两三年就会淘汰一批,任何企业波动或风向变化都无法承受。 而众多袜企脱离低价竞争的方向基本分为三类:①增加产品差异化,提高产品附加值;②衍生至贴身衣物等品类;③吸引特定人群,专人专用,深耕源点市场。 袜子的差异化创新,大多以happy socks为航标。 2008年创立的happy socks是袜子创新界的明星企业,主打创意、色彩、艺术、设计感,袜子卖到单双几十至数百的价格。但纯粹模仿,并不能造就中国版happy socks。 国内大多以设计主打的创新袜企,向上不能提价;向下又陷于每年成百上千的新品sku,以求网罗最多的消费者。但却忽视了2点: ①竞争格局的变化:happy socks作为花袜子的开创者,已经成为时尚品牌。它可以以品牌作为壁垒与众多模仿者竞争,目标消费群能够识别 “happy socks”与“非happy socks”。而新兴的国内袜企,面对模仿力极强+出样周期极短的袜子产业,只能以每年大量的新品及高强度的库存管理来应对,并被打上低配版标签。 ②渠道模型:happy socks的高客单价足以支撑线下专卖店模式,上万的线下销售网点及线上渠道营销也是初创期袜企难以模仿的。 价格难以提升,单双10元~20元的潮袜建立专门的袜子专卖店,按照行业惯例50%~60%的毛利,盈亏平衡难以实现。 03、袜子新模式②:三强tutuanna、阪织屋、body.ing 对于多数人,花几十甚至上百元去买双袜子可能会犹豫,而价格略低的袜子又无法支撑单店盈利。 由此,在2009年tutuanna入驻中国后,就衍生出了商场中同时售卖“睡衣、内衣、家居服,袜子”的模型,这样的店铺可以看作“都市丽人”的升级版,也可以看作“袜子专卖店”的扩展版,袜子也不再作为店铺流水的唯一主力。 这样的模式,让袜子的诉求从设计回归于舒适,价格也从上百降至数十元。 以这样的商业模式开疆扩土的3甲企业tutuanna、阪织屋、body.ing虽在飞速发展,却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瓶颈。做高端难免小众,做平价却随处都可以买到。 3个品牌在定位、乃至价格上趋于一致,袜子普遍20以上,睡衣普遍150以上。产品特性上同样主打亲肤、家居;产品结构上略有差异,tutuanan店60%以外的收入来自袜子以外;阪织屋的袜子销售占比超50%,body.ing的家居服占比更高。 但这3者,似乎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。买袜子、睡衣、内衣都有更专业或更低价的品牌;“亲肤”的定位无力吸引更多客流;而极低的客流又导致只有高毛利才能抹平固定成本。恶性循环。 最后的结果便是,即使在高消费群体聚集的一二线城市,这样的店面平均收入也在130~150万/年。 对于第三种方式——聚焦于更细分的市场。 如运动袜、除臭袜、抗菌袜、婴儿袜、糖尿病袜等。这些需求既非刚性也易于被替代,不容易做大。中国人均袜子消费不足100元/人/年,对袜子的除臭、抗菌需求只有少数人需要。这部分需求,完全可以由全品类袜子品牌予以满足。 04、我们在寻找怎样的袜子企业? 在袜子销售的新模式上,袜子专卖店和家居日用服装店的探索,似乎并不适合中国国情。对tutuanan及happy socks的模仿,让众多袜企一叶障目。 2018年,有289亿双袜子从大唐出去,每天卖出去100万单。按照大唐袜子产销占据国内60%来算,并且50%出口来算,中国袜子规模达到600亿。在这样一个市场上,成功的企业需要具备以下要素: 1)做到深度:专注于袜子,有自身独特产品体系及供应链。 袜子本身就是个极易被覆盖,消费具有随机性的品类。家居店、服装店、鞋店、饰品店、内衣店、超市、线上都能随机瓜分掉部分市场。没有差异化的产品,最后大多沦为距离和价格的竞争。这样的差异化很难,却很核心。 2)做到宽度:产品系列覆盖各个人群及功能。男袜、女袜、童袜;功能袜、商务袜、运动袜、船袜。长筒袜、短筒袜等均要覆盖。走大众市场,需从极其分散的袜子市场中抢占份额,无需再定位于更细分的市场。 3)面向大众化市场。零售价格不宜过高,从而触达最广大的消费群体。 高价提升购买门槛,也注定只是小众市场。而消费升级并不仅是更好的产品,更高的价格;也是不变的价格,更好的产品。在大众化市场,产品力的感知愈加明显。 4)线上线下齐发力。仅做单一的电商或线下渠道,都无法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闭环。尤其是要重视线下渠道,传统的流通渠道可以作为辅助。在线下流量较大的商圈开设专柜、门店,模式可以做的更轻,选择租金更少的中庭或更小的门店。 (来源:凯珩资本 作者:刘秋利) 阶梯jieti相关"袜子,消费升级的两层阶梯"就介绍到这里,如果对于阶梯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,谢谢对阶梯jieti的支持,对于袜子,消费升级的两层阶梯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。 (【jieti】更新:2019/11/13 16:34:19)
|